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的说法在网上很是流行,很多人更是以此来当作“读书无用论”的注脚,辛辛苦苦十几年寒窗苦读,难道还不如“一张白纸”直接进入劳务市场?情况果真如此吗?刚刚在京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此给出了答案:高等教育的回报在三年内即效果明显,本科和高职毕业生毕业三年的收入增幅均超过80%,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实际数字都远高于农民工的月均收入。
由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报告,还对高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列出了就业“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这是麦可思研究院连续11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报告对全国28.9万个2016届大学生样本进行毕业半年后跟踪评价,覆盖全国669个本科专业、644个高职高专专业以及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麦可思曾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评价,2016年底又对此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5万全国大学毕业生样本覆盖本科专业353个,高职高专专业568个,覆盖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5个行业。
报告显示, 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的91.7%基本持平,比2014届的92.1%略低。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5届的92.2%基本持平,比2014届的92.6%略低;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与2015届、2014届(分别为91.2%、91.5%)基本持平。
另外报告还显示, 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6%,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3%。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2届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为55%,近五届平均每届增加2个百分点。
月收入跑赢CPI 远超农民工
近年来社会上一直有观点称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大学毕业生收入微薄,甚至不如农民工。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并且高等教育在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回报明显。
根据调查,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2801元的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值得注意的是,有10.3%的2016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
另外,从2012届到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3366元增长到4376元,增幅为30%。考虑到通货膨胀,在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调整后,月收入依然增至4043元,增幅为20%。同样,2012至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2731元增长到3599元,增幅为32%。在根据CPI进行调整后,月收入增幅也有22%。
此外报告显示,与自身相比大学生收入增幅也非常明显。2013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为84%。其中本科涨幅为87%,高职高专涨幅为81%。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2013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6667元,比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的3275元要高出3392元;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5312元,比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高2037元。
专家表示,这反映了高等教育回报在三年内效果明显。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后发力较强。
教育和金融产业就业比例增长最多
报告显示,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53%上升为2016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25%下降到2016届的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12%下降到2016届的8%。
同时,2012至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6%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8%上升为55%。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2届的54%上升为2016届的56%。
产业方面,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与2014届相比,2016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行业类均为“教育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3.1个百分点,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1.8个百分点。其次均为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与2014届相比,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降低了1.6个百分点;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行业类是“交通工具制造业”,降低了1.7个百分点。
此外,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在大学生各项主要就业指标上亮起了“红灯”。以本科为例, 2012届毕业生有28.8%在制造业就业,到2016届该比例下降了近9.4个百分点,跌至19.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薪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本科生管理学专业就业率最高
就业率方面,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达93.6%,其次是工学,为93.5%;最低的是法学,为84.9%。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达95.4%,最低的是历史学类、法学类,均为86.1%。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为93.4%,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为87.5%。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食品药品管理类,为93.9%;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为89.3%。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均超过95%。
报告还评出了2017年大学生就业的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报告显示,2017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告学。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2017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市场营销、电气化铁道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视觉传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
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其中,音乐表演、美术学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2017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图形与图像制作、初等教育、会计电算化。其中法律事务和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三年内超半数大学生创业者退出
如今大学生创业正如火如荼,不过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需关注,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
根据调查,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46.2%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2届的48.6%减少了2.4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2届的47.5%略低。这意味着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不过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创业大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三年后则有5.9%的人自主创业。更多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毕业时的创业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