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怎么回事呀?它与我们什么相关?我看网络上这么热闹真有点“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见”了黑洞的存在,不过他当时也不相信黑洞的真实。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首次将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命名为“黑洞”。
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首张黑洞照片。
根据资料显示,黑洞照片的“冲洗”用了约两年时间。
此前,对于黑洞长什么样,人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幻想!
△伴有吸积盘的黑洞模拟图(图 视觉中国)
△艺术家描绘黑洞图片(图 视觉中国)
昨晚9点,
黑洞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是这个样子▽
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拍到黑洞的?
跟着今天的一图解读,了解一下吧!
黑洞,今天终于可以看到你的样子!
怎么样?
是你们心中想象的黑洞吗?
给黑洞拍照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是一个虚拟的望远镜网络。全球共有60多个机构参与了研究。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以及多所高校参与其中。
可是,到底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
专家解释:我们看黑洞就像站在地球上看一只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在经过百年的探索后,人类揭开了黑洞的神秘“面纱”。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史正在被AI改写!
因为每天的数据量都高达PB(1PB=1024TB=1000000 +GB)量级,除了从各地运输汇总数据以外,最终的分析和计算,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根据相关报道,在数据的处理中,也用到了主成分分析等相关技术。
当数据形成海洋的时候,人工处理只能是大海捞针,但交给AI,也许就是小菜一碟。无论是德克萨斯大学的学生Anne Dattilo用AI算法发现系外行星,还是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来研究强引力透镜的图像,这都意味着处理大数据的AI技术正在变革天文领域,甚至整个人类的认知边际。
川小新相信,如果没有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这人类史上第一张照片可能要推迟个几十年面世了!
不论你看或不看,黑洞阴影就在那里;
不论你拍或不拍,黑洞阴影就在那里;
不论你学不学AI,发展前景就在那里,
不论你懂不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它就像一个“黑洞”你在看它的同时,它也在看你!
黑洞观测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在爱因斯坦构想广义相对论 100 年之后,我们终于有能力检验这一理论能否在黑洞这种极端环境中如实描述引力。
因为梦想,因为努力,因为AI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工程师,我们终于有能力第一次拍到了它!你们在职业技能的道路上学习的样子,像极了用人工智能探索黑洞的痴迷,欣赏到了它的美,见识到了科学的真和美!